郭旭達、張清淵、廖瑞章 這三位先後於80年代末負笈赴美攻讀陶藝的青年藝術家, 將於11月13日至12月11日, 假台北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舉辦《形體內外》之陶瓷雕塑聯展, 他們彼此雖然相識十來年, 但三人能湊在一起聯展卻是頭一遭. 不同的生活情境與創作環境, 使三人的作品風格呈現多樣的面貌, 然而不約而同的, 三人都以極敏銳的洞悉力去掌握陶土材質, 巧妙地將陶瓷技法運用在個人的陶瓷創作上.
郭旭達目前旅居美國, 任教於紐約大學藝術系, 長期旅居海外,使他對於不同國界新移民的人種之間的文化差異及人性之間的共通性有深刻的觀察. 因此他以人類最初始的溝通方式 “圖形” 描繪自然物的形體為其創作語彙. 他很忠實地利用他對素材的敏銳度, 經由最直接的技巧, 試著去捕捉藝術的原貌性, 作品呈現被文明所遺忘許久的形體.
張清淵目前任教於台南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研究所, 他試圖跳脫對於陶土材質的束縛, 以及 “形體” 的囹圄. 用簡潔的造形來表現物體的內外空間所營造出的新能量. 精簡的主體在被利刃劃過之後所呈現的是另一種反向空間的存在. 作品在虛實之間尋求原生命體下的另一層生命本質. 透過創作的過程, 作者可以去檢視他心靈內在的思想, 架設自我與外在溝通的橋樑.
廖瑞章近年來則游走於美國與台灣兩地, 創作於每個他所落腳的地方. 旅行使他體會了許多不同的生活經驗. 而藝術無國界, 作品成為他與人溝通的最佳工具. 他以生命的初始 “種子” 作為造形語彙,創作出矛盾與優雅並置的作品. 其精神來自於構成上的矛盾關係. 在作品裡, 感性與理性相結合, 穩定性與不穩定感同時並置, 而優雅被用來與詭異相互抗衡.這三位藝術家執著以陶土材質作為創作素材, 但卻又極思避開傳統陶藝的框架. 他們無意去顛覆傳統, 只是執意從材質的特性中去追求藝術的本質. 他們試圖將對陶土的熱情昇華成為生活中的一個必備元素, 沒有多餘的煽情文字, 沒有一成不變的制約. 以忠實的態度去面對藝術創作, 也許是他們三人所共通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