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一向是人類的“第二層皮膚”,也是衣食住行中首要的生活必需品。當人類步入廿一世紀之際,衣服已經從保護膜演變成地位的表徵,時尚的宣告,甚至於個性的代言人。五花入門的衣服為藝術家帶來不少創作的靈感。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將於4月8日至5月10日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身上衣V.S身外物”,展出藝術家及服裝設計師共十人,以衣物為創作主題之作品。相對於一般時裝之設計,這些作品並非身份地位或時尚的宣告,而是在於傳達創作者對衣物的一種迷戀、反省、批判和顛覆。至於實用與否,則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內。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列中不乏風格獨具的纖維藝術家;現任教於輔仁大興織品服裝學系的王怡美,曾經以羊毛氈織的技巧製作一系列剪裁複雜且圖案豐富的服裝,然此技法通常被運用再裕還得氈毯或
氈帳上,但羊毛氈的衣服卻為衣料開?另一種可能性。而擁有美國北伊利諾大學藝術碩士學位的黃麗絹,則以T恤和T字形架構精簡地述說T / 人/ T恤之間的微妙關係,她所設計的T恤並不適合穿上身,而是自纖維藝術中分枝出來的另一表現語彙。事實上,衣服之語彙意涵蘊藏了家庭記憶(許嘉容)、幻想(林純純、賴純純)、服飾歷史研究(莊瑞宜)、覆蓋/隱藏(劉時棟)以及文化(畢安生)等多元概念;形式上,參展藝術家們則以拉鍊(莊瑞宜)、幻燈片(許嘉容)、超大型手套(林純純),領帶與襪子(畢安生)﹒﹒﹒等變化多端的媒材,營造出一件件創意十足且耐人深思的精彩佳作。
“身上衣V.S身外物”不但含括了八位以服飾為創作形式之藝術家,亦邀請國內知名時裝設計師溫慶珠和林國基同來參與發表其於工作範疇外的自我創作。當時裝設計師掙脫了商業的訴求,和大眾對服
飾普遍存有的成見後,他們所創作出來的,可能更接近心目中的烏托邦,此時,衣服本身究竟是屬於“身上衣”抑或是“身外物”,似乎變得不再重要了。
為配合此次包羅萬象的聯合展出,郭木生文教基金會美術中心將於4月8日下午三時展覽開幕酒會的同時,舉行一個輕鬆別緻的服裝創作發表會,透過穿梭其間的模特兒,將藝術家的創作以一種活潑生動的方式具體呈現,亦藉此讓參觀者與藝術品能夠更加親近。此外,承奇音響與莊園精緻葡萄酒的熱情贊助,將令活動更加精彩可期;而此次嶄新嘗試,相信必能為國內之藝術展覽形式,揭開另一美麗新頁。